物理治療

什麼是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這門醫療專業,是約莫六十年前自西方國家引進的一門科學學問,民國四十年左右小兒痲痺大流行,國內對於此類的醫學專業極度不足,台灣在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資助下,聘請了國外專家來台灣訓練專業人員,和後續的學校專業教育;而世界的物理治療源自於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時候的戰爭導致了許多士兵的肢體殘缺,醫學家開始思考如何讓這些受傷的士兵增進功能以至於回歸社會(比如義肢),所以以科學的方式去觀察以及紀錄人體的各項數值,並科學驗證各項治療的效果以及目的,就是物理治療的核心概念。

物理治療四字是源自於英文Physical Therapy的直譯,Physical在希臘字源的意思是自然的因子之意,Therapy則是照護、治療之意,而在英文裡Physical除了是物理的意思,更是身體的意思(如physical examination 為身體檢查),所以事實上物理治療並非受限於只用物理的方式來治療病人,更應該是由身體的為出發點,根據其需求,而給予的治療。



物理治療的領域非常廣泛,幾乎所有跟身體有關的層面都是物理治療的範疇。主要分成四大領域。

▎骨科物理治療
包涵了所有肌肉骨骼系統的相關疾病,如姿勢或老化產生的問題(椎間盤突出、脊椎側彎)或者是內外力造成的傷害(腳踝扭傷、運動傷害),和外科手術過後的一些併發症(骨折、淋巴水腫),多數骨科的疾病常跟職業或是生活模式
相關,所以需要從職業、生活模式去評估造成傷害的原因,進而從這些原因內,去避免造成的原因、和給予身體所需要的訓練以及治療。


▎神經物理治療
包涵了所有神經領域的相關疾病,這類的疾病會造成神經的損傷,以至於神經需要重新訓練,如同再經歷一次人類成長過程中的翻坐爬站走等等,舉中風為例,從一開始的半側癱瘓,到肢體的張力過高,到手腳功能的重建等等,其他還有像是帕金森氏症、脊髓損傷等等的相關疾病造成行走困難、或是手指動作障礙等。

▎小兒物理治療
包涵了所有孩童發展領域的相關問題,包括先天的(腦性麻痺、唐氏症)、或者是後天的(病毒感染),小兒和成人的治療是非常不一樣的除了需考量到孩童疾病面帶來的影響,還要考慮孩童該年齡的發展,當然也包涵了孩童情緒、教育、和家庭的層面。

▎心肺物理治療
包涵了心臟血管系統和肺功能相關疾病,因為這些疾病而造成全身的功能下降,像是走幾步就會喘,肺臟換氣功能不佳,血液的氧氣濃度不足(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手術後出現的一些併發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肺動脈支架手術),或是痰跟分泌物過多,這類的病人非常需要合適的運動處方、重量訓練,或是針對排痰的扣擊、姿勢引流…等。

其他的領悟還包涵了運動物理治療、老人物理治療…等。

而這幾年物理治療的領域甚至擴展到包涵臟器、內科的治療範疇(顱薦椎治療、內臟鬆弛術、尿失禁治療…等)


在治療技術上,物理治療常用的領域包涵三者。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係指不使用任何物理治療儀器、藉由物理治療師的雙手施力,針對人體不同的組織,施以不同型式、不同頻率、不同振幅之外力,藉此改變其生理現象,來達到促進循環、減輕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增進動作功能的治療方式。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指出徒手治療是物理治療師專業訓練的一部份,物理治療師的執行或督導下完成的徒手治療,可降低因施力不當而造成的危險性。

▎運動治療(Movement Therapy)
又名治療性運動therapeutic exercise,有別於一般的休閒活動或競技運動。係指物理治療師利用運動生理的原理,針對不同的人體組織不同的失能情形,訓練患者的軀幹或肢體產生適度的動作或姿勢,而達到伸展組織、強化肌肉能力、誘發動作、增進動作協調、減輕水腫疼痛、降低肌肉痙攣、姿勢矯正等目的之治療方式。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指出運動治療是物理治療師專業訓練的一部份,包括判斷運動治療的時機、方法、以及模組化的運用,在物理治療師的執行或督導下完成的運動治療,可有效地增強肌耐力、促進動作功能,且可減輕因運動不當而延緩療效或造成之傷害。

▎儀器治療(Physical Modality Therapy)
係指使用能發出物理因子(physical agents)之物理治療儀器,物理因子包括聲、光、水、冷、熱、電、超音波、磁場、電磁波、力等因子。藉由這些治療儀器來減輕生理疼痛、促進癒合過程、增進動作功能的治療方式。由於物理因子會改變人體的部份生理現象,故有其適應症及禁忌症,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指出物理儀器治療是物理治療師專業訓練的一部份,所有物理治療儀器必須在物理治療師的執行或督導下完成。


而國外以及台灣在物理治療方面有一些落差。

▎文化背景不同。
如果您或者您的家人有到過英文體系的國家旅遊或者居住過,一定對物理治療不陌生。在國外治療所的密度會讓人驚訝,大概就像台灣的便利商店一樣方便。除了各大醫院幾乎都有物理治療專業的蹤跡,甚至連社區或者公司行號都會有物理治療部門。因為對外國人而言,這是生活的一部分,和治療師討論自己身體的進步目標是個很親近且容易的事情。但在台灣,因為文化不同,受中國和日本的影響,一般人的習慣身體不舒服都會去找傳統的推拿館、國術館、民俗療法…等,而對於物理治療還是相當陌生,甚至常常搞混物理治療是屬於西醫或者中醫,而台灣逐漸的進步已經跟上世界地球村的腳步,台灣的物理治療也需要跟上世界的腳步,物理治療原本就是從人、身體與疾病出發,經過科學以及醫學的洗禮,後,再回歸到人、身體與疾病上,所以物理治療並沒有這麼遙遠。

▎制度層面不同。
在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的框架下,物理治療的專業通常依附在骨科、復健科、神經外科…等等的科別之內,但是這樣的框架下,能夠提供的治療內容有限,原因礙臨床有龐大的病人量以及健保提供的有限的給付項目。而在國外是由民間保險的理賠,治療師必須對病人及保險業者負責,需要設定相關的治療目標以及進步量化,由保險業者、病人和治療師三方協商後,達到這些目標以及進步才會撥發治療費用,所以國內外的差別最主要還是在於制度上的落差,導致負擔費用和治療效果的不同。

在台灣的物理治療師,需接受四年的大學學程的專業訓練(解剖學、生物力學、病理學、輔具科學、物理因子學、物理治療學…等)和教學醫院的實習訓練,再經過錄取率相當低的國家專門技術人員高等三等考試合格後,才能執業,執業後每六年還需要接受再教育訓練一百五十學分才能繼續執業,所以這一系列的過程對於治療師的培訓是相當嚴苛的。

所以在台灣的您,如果您對於身體的狀況有困擾,不妨與我們聯絡,相信物理治療的專業能夠帶給您更多。
但願亮點治療所走出健保走出醫院走出框架後,能夠持續散發熱誠、發揮專長、幫助更多有需要幫助的人。

(歡迎轉載,但請務必註明出處)